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新聞 > 媒體看福鼎
投稿

福鼎:畬族“非遺”遍地開花

2022-07-23 23:54:05 來源:閩東日報 作者:王婷婷 點擊圖片瀏覽下一頁

 福鼎,是我國畬族主要聚居地之一。千百年來,畬族人民在此孕育了多姿多彩的畬族文化,并通過薪火相傳,與時代“共舞”,煥發新光彩——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晶瑩圓潤、黑中帶藍,畬家烏飯香軟可口,展現舌尖味;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衣袂飄飄、色彩斑斕,畬家男女身穿畬衣,喜迎八方客;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十指翻飛、懸絲提拉,提線木偶活靈活現,演繹古今事。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今年2月,閩東(福鼎)畬族傳統服飾制作技藝、閩東(福鼎)畬族烏飯制作技藝、福鼎畬族提線木偶戲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 樹葉取汁蒸烏飯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在福鼎市佳陽畬族鄉佳陽村嶺頭山約300米山坡上,種植著200多畝烏稔樹,烏飯制作技藝傳承人藍進良穿梭其中,采下烏稔樹葉后,小心放置于籃中,準備用于制作烏飯。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畬族烏飯最早是畬族人民為了紀念民族英雄雷萬興,在每年“三月三”做烏米飯過節,相沿成俗,傳承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烏飯具有‘黑、亮、晶、香’四字特色,主要原材料是烏稔樹葉和優質糯米,具有很高的營養藥用價值,食療同源。”藍進良介紹,烏稔樹葉需選擇不帶雨水和露水的天然野生葉為佳,在早上八九點采摘,避免發熱,且距離制作時間不超過8個小時;糯米則選取閩東高寒山區種植的晚熟稻,生長期長、飯粒飽滿,更能體現“香”。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蒸制烏飯要先將烏稔葉洗凈雜質,放入石臼中快速錘細、錘爛,使葉汁充分溢出,隨著樹葉去渣留汁,天然的黑色染劑就誕生了。緊接著,再將葉汁倒進淘過的糯米中,連續翻三次,每隔30分鐘再翻三次。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一家蒸飯百家香”。經過30至50分鐘木柴火蒸煮,烏稔葉的清香充分沁入到糯米之中,白嫩的糯米也換上了一件烏黑帶藍的“外衣”,成為一道富有民族特色的美食,令人食指大動。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在留住食物原始味道的同時,藍進良等傳承人不斷探索創新,與科研院校合作,升級加工工藝,翻新畬族烏飯飯譜:原味烏米飯、烏米漢堡、草袋烏飯、竹筒烏飯、手抓烏米飯、烏米年糕、烏米鍋巴、烏飯粽子等,十分豐富,深受食客喜愛。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接下來,我們將對畬族烏飯進行產業化、規范化建設,打造集烏稔樹種植、育苗、烏米飯生產及體驗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綜合產業園,實現年產烏飯數千噸以上,每年旅游觀光3萬多人次,促進全產業鏈發展。”藍進良說。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 鳳凰“飛”上畬家衣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幾根衣針,幾縷彩線,一把剪刀,在畬族人民的巧手下,鳳凰的圖騰、山里的花草、林間的鳥雀、空中的云彩,都能跳躍在衣裙之上。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以前,畬族人家家戶戶種苧麻、養蠶,自己紡線、染色、織布、制衣,服飾大體可分為生活裝、婚嫁妝、舞臺裝,以婚嫁妝最為講究、最具特色,一般在出嫁前請老師傅到家里住1至2個月,精心打造。”藍家鳳說。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作為閩東畬族服飾技藝(福鼎裝)代表性傳承人,藍家鳳從小在太爺爺身邊耳濡目染畬衣制作方法,長大后又跟隨專業老師傅學習,傳統技藝就這樣傳了下來。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據他介紹,畬族女性的服裝通常以鳳為主題,從頭飾到衣服、配飾,色彩鮮艷,處處體現鳳凰吉祥之意。由于居住地不同,畬族衣裙款式、繡花面積、發式均有所不同。在福鼎一帶的畬族婦女,主要把頭梳成古典鳳凰髻狀,稱“鳳凰尾”,再搭配上珠翠生輝的鳳冠、華貴精致的鳳凰裝、形如鳳尾的飄逸彩帶,精美華麗,流淌著最原汁原味的民族風情。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全手工制作一套畬服,至少需要30天至40天時間,從量長短、定位置、畫樣、裁剪,再刺繡、繡花,最后拼接、縫制,每個環節非常講究,不僅要有多年的實際制作經驗,還需要熟練掌握刺繡等要點。”藍家鳳表示,畬族服飾一針一線都是挑戰,小如盤扣也必須手工制作。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如何讓畬族服飾在傳承中煥發新魅力?2011年,藍家鳳創立畬族服飾公司,常年生產經營、推廣傳播畬族服飾文化,同時收授學徒開展技藝傳承,帶動當地鄉村婦女、中小學生學習手工刺繡。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制作中,我們不斷優化改良,加強服飾設計感和實穿性,更貼合現代人的審美,成為日常服飾。”藍家鳳說,如今該公司畬族服飾每年訂單量近5000件,銷往廣東、閩西、浙江等全國各地。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 提線木偶演妙藝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提著數十根細線,牽引一尊尊身著畬裝的木偶亮相,再靈活運用手指一提一放,操作木偶或織布紡紗,或泡茶倒酒,配以畬歌畬語畬謠,起承轉合間,演繹著人間百態。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一晃眼,福鼎市畬族提線木偶劇團團長鐘昌敢傳承提線木偶技藝已30多年。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相傳,福鼎畬族提線木偶戲傳承始于清末,由福建漳州傳入,至今已200多年。鐘昌敢于20世紀80年代隨其父鐘顯績進入劇團學藝,學會了前臺提線技巧和道白說唱等本領,成為第五代傳人。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學會一門手藝,才有立身之本。”鐘昌敢介紹,提線木偶戲并非畬族獨有,但畬族文化的巧妙融入,讓畬族提線木偶戲在風格多樣的提線木偶戲界占有一席之地,“畬族提線木偶沒有規范的劇種,因地制宜,道白語言可用畬語、閩南語、福鼎話等,適宜不同觀眾觀賞。”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20世紀90年代,福鼎畬族提線木偶演出人數少至五六人,多至十余人,由文場和武場組成,臺前1至2人操作木偶,連說帶唱,其余人則分擔吹奏、打擊樂伴奏及后勤等工作。“當時主要接一些節慶演出,一連幾天,只要鑼鼓一響,街頭巷尾的人們總會齊聚一堂,等著木偶戲登場。”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一線提起天下事,兩手撥動古今人。鐘昌敢和他的畬族提線木偶劇團長期活躍在閩浙邊界一帶,受邀參加各種演出,展示具有福鼎特色的畬族文化風采,名聲遠揚。“2013年,福鼎推出了以民間選秀為主體的‘微演藝’文化惠民活動,我們開始考慮如何在幾分鐘內展示提線木偶的精華。”鐘昌敢說,幾經整合,《畬妹子茶藝》正式亮相,改用小品形式演出,取消了幕布和樂隊,又集畬族文化、白茶文化、太姥文化于一體,受到了一致好評。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此后,鐘昌敢信心倍增,每年結合時下熱點、時政、理論宣講等內容,創新編排兩三個新作品,制作不同主題的新木偶,年演出量超過上百場,并收徒、帶著木偶進校園,傳承技藝。“我們將通過更多形式,讓畬族傳統文化代代傳承,廣為人知。”鐘昌敢說。5jr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文章來源:閩東日報 責任編輯: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福鼎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福鼎新聞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新聞熱線:0593-7856234 技術服務:0593-7998976 網上投稿
關于本站 | 廣告服務 | 免責申明 | 招聘信息 | 聯系我們
福鼎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8-2020
67pao.cam在线观看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