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溫麗芬)花木繁茂的公園里,上至耄耋老者下至垂髫兒童,或散步觀景,或奔逐嬉鬧;充滿活力的校園里,朝氣蓬勃的莘莘學子端坐于明凈的教室中,專心致志捧書而讀;繁忙有序的工地上,工程車來回穿梭,挖掘機轟鳴作響,工人們忙碌作業,用不懈奮斗創造美好生活……秋日的福鼎,風景如歌,處處蕩起美好漣漪。在所有令人向往的美景中,平安、和諧無疑是一抹最亮的底色。
國以安為寧,業以安為興,民以安為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政法綜治部門突出黨建引領,堅持改革創新,推動“黨建+法治”深度融合,積極構建共治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開創了政法工作新局面,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我市是福建省唯一獲得全國平安建設最高榮譽“長安杯”的縣(市)。
打造平安宜居“舒適圈”
“有了‘紅色物業’,不僅鄰里關系更加和諧了,小區也越來越安全宜居。”日前,桐山街道岙里社區梅灣新村小區居民張大爺對“紅色物業”贊不絕口。
張大爺口中的“紅色物業”是我市近鄰黨建項目的內容之一。近年來,我市聚焦做實做細基層治理,積極探索以黨建為引導,通過建立“六位一體”平安建設議事協商機制、成立市社會工作聯合會,物業協會黨總支創建“紅色物業”等,不斷提升基層服務精細化水平,筑牢平安建設根基。
不僅如此,我市還積極推動組織聯建、黨群聯動,不斷擴大基層黨建“朋友圈”,全面激活“紅色細胞”,筑牢“紅色堡壘”,為平安福鼎建設凝聚團結奮斗的“紅色力量”——
實施“黨建+三治融合”基層社會治理,全面推行“兩長一員”“紅色微家”“小巷書記”等做法,堅決守住底線;
桐山街道在寧德首創戒毒康復指導站,建立桐心智慧街面警務站,實現警務與社務的雙向融合;
實行在職黨員平安建設積分制管理,建立紅色示范服務網絡,打造“十分鐘紅色服務圈”;
天湖社區設立“愛心銀行”,為在職黨員發放“愛心存折”,有效激發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共治;
……
如今,一幅幅以法治為底色的平安幸福畫卷正在福鼎大地上徐徐鋪陳開來,廣大群眾幸福和樂,在平安宜居的生活“舒適圈”中,曬幸福、品美好。
織密治安防控“安全網”
走進位于貫嶺鎮的市公安局省際智慧聯勤警務站,只見電子大屏上顯示著省際邊界各個區域的實時場景,通過該系統,警務人員可以對監控范圍內的“一舉一動”全部了如指掌。
福鼎地處閩浙交界,共有6個鄉鎮28個村與浙江蒼南、泰順兩縣12個鄉鎮37個村(社區)接壤,兩省三縣人緣相親、文化相通、經濟相融,往來交流密切,因此矛盾糾紛也時有發生。但由于行政隸屬關系影響,不時出現基層治理“壁壘”,給邊界基層平安穩定帶來不少難題。
為破解邊界治理難題,我市堅持黨建引領,持續深化閩浙邊界黨建聯盟,整合區域資源,積極健全與浙江泰順、蒼南兩省三縣矛盾化解、平安建設為重點的“六聯”機制,建立閩浙邊界聯防聯調中心、海上綜治中心,探索“邊界楓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平安閩浙邊界。
從治理到“智”理,是近年來我市社會治安防控模式的一大轉變。除了在省際聯勤工作中推進“智慧+”建設外,我市還建立了寧德首個縣級公安“智慧大腦”,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創新“無人機+”聯巡機制、路面巡防“三色融合”機制,優化“135”快反聯動機制,持續提升黨建引領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編密編牢治安防控網;創新服務網格化和技防網絡化的“雙網”新模式,推行“2345N”的網格化運行模式,構建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的立體化、集成化治安防控網絡,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維護社會大局安定穩定。
為進一步夯實平安建設基石,我市還組建城市快警站和太姥楓警女子騎行中隊,全方位守護百姓平安,有效增強百姓安全感;每年投入180萬元為全市人民開展綜治平安保險,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市委市政府的溫暖;積極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掃黑除惡好評率保持全省前列,群眾安全感不斷提升。
市檢察院實施“紅樹林”守護回歸工程、市司法局打造出社區矯正“福鼎模式”……隨著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服務群眾能力建設的不斷提升,我市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邁上了新臺階,一個更高水平的平安福鼎就在眼前。
畫好共建共治“同心圓”
日前,市法院太姥山法庭訴前調解一起工程總價達3000多萬元的涉省重點工程項目案件,不僅保障了省重點項目的順利建設,也充分及時保障了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并為雙方當事人節省訴訟費8萬多元。
這是我市深化訴非聯動中心,及時高效化解矛盾糾紛的一個生動縮影。為給訴訟“瘦身”,為群眾“減負”,市法院成立了15個訴非聯動中心,建立金融司法協調機制,打造出金融糾紛多元化解“福鼎模式”,進一步提高糾紛處理效率,妥善及時化解各種糾紛。
與此同時,市檢察院健全信、訪、網、電多渠道便捷受理平臺服務體系,市司法局在市道路交通事故多元調處中心設立法律援助工作聯系點,市公安局磻溪派出所爭創全國“楓橋式”派出所,多方聯動聚合力,積極構建齊抓共管的平安建設工作格局,有效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
在法治建設的問題上,同樣“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為此,我市創新工作思路,打造亮點特色,通過創新“黨建+法治政府建設”等多種“黨建+”法治新模式,培育“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積極探索黨建引領法治鄉村創建工作新模式,以法治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此外,精神障礙患者管理也是我市平安建設的亮點內容。作為全省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試點市,多年來,我市聚焦精神障礙患者社會危害性大的問題,在全省率先實施“逢春工程”,堅持“四跟進四到位”,破解精神障礙患者發現難、管理難、銜接難、救助難、監護難“五難”問題。
2018年,福鼎市康樂家園開園,為處于穩定期的精神障礙患者提供精神慰藉、心理疏導、日托照料、生活技能訓練、社會心理功能康復等社區康復服務,在進一步提升精神障礙患者救治救助和服務管理水平的同時,全力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今后,我們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凝心聚力、鼎力爭先、擔當前行,奮力譜寫更高水平‘平安福鼎’的新篇章。”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鄭健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