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夏巖緣)定位、下桿、拉線……日前,記者在福鼎市沙埕鎮環敏灶灣海域看到,工人們正在抓緊開展玻璃鋼撐桿的安裝工作。海面上,曾經密密麻麻、隨波逐流的毛竹桿已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根根或藍或白或黃的玻璃鋼撐桿正疏密有致地排立于海面之上,宛若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在碧海藍天下悄然奏響一支藍色牧場的新樂章。
據了解,沙埕鎮敏灶灣海域是沙埕鎮紫菜養殖的主要區域,以往當地紫菜養殖主要使用毛竹桿,但毛竹撐桿易損耗、使用壽命短,極易成為海漂垃圾,為改善養殖環境條件和設施,并推進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工作,沙埕鎮以黨組織為引領,以紫菜養殖產業為紐帶,打破竹竿養殖傳統模式,采取組建1個紫菜養殖片區聯合社,帶動8個沿線村“抱團”發展的區域聯合模式,創新實施環敏灶灣玻璃鋼撐桿紫菜養殖項目。
“這種玻璃鋼撐桿具備抗風、抗腐性強,耐老化、耐高溫、抗龜裂、抗腐蝕等特點,使用年限長于毛竹,可達到10年以上,能有效避免紫菜養殖產生大量廢棄毛竹對海洋和陸上環境造成的污染,更好地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沙埕鎮黨委副書記徐孝印說。
除了生態效益,沙埕鎮黨委謀劃和主導推行環敏灶灣玻璃鋼撐桿養殖紫菜項目,還在于該項目能帶來的顯著經濟效益。
據了解,敏灶灣海域紫菜養殖涉及大白鷺、敏灶、川石等8個村,此前該8個村因土地資源有限,村財增收普遍乏力。如何推動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進一步實現村民村財“雙增收”,沙埕鎮黨委高位謀劃,經過充分的考察論證后,將眼光放在了做足“海洋文章”上。
徐孝印給記者算了一本“經濟賬”,他說:“環敏灶灣8個村計劃共同實施玻璃鋼撐桿紫菜養殖約5500畝海域,經測算,每畝投入成本約6600元,總投資約3600萬元,建成后出租給養殖戶,每畝可收取租金約1200元,每年租金總收入約660萬元,平均每個村可增加村財收入超80萬元。”
在促進村財增收的同時,養殖戶也能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優惠。“毛竹桿在養殖過程中極易損耗,更換毛竹需要消耗養殖戶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玻璃鋼撐桿不用每年插拔,使用期限可達10年左右,將大大減少人工投入,更好地滿足紫菜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徐孝印說。
為保證玻璃纖維撐桿紫菜養殖項目順利實施,今年以來,鎮黨委、村黨支部、銀行三方積極對接,確定由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作為業主,以“黨支部+合作社+N”模式,爭取“富村貸”政策支持和相關部門技術指導,目前每個村均通過“富村貸”貸款300萬,購買玻璃鋼及繩索等配件,并統一進行插桿施工。
“自今年7月正式施工以來,我鎮便及時組織精干力量下沉一線,靠前指揮,扎實推進項目施工,截止目前,我們已經完成插桿2萬根,施工進度將近50%。”徐孝印表示,下一步,沙埕鎮還將掛圖作戰,進一步加快施工進度,確保該項目能于今年9月初完成施工并交付使用,讓項目盡早發揮生態、經濟雙效益,促進村財、村民雙增收。
同時,記者了解到,接下來,福鼎市也將以環敏灶灣玻璃鋼撐桿紫菜養殖項目為試點,在全市范圍內推廣玻璃鋼替換毛竹中紫菜養殖技術,以此推動全市海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促進藍色產業經濟提質增效。